隨著全球邁向淨零排放,碳捕捉、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的重要性日益提升。近期,日本重工業公司 Kanadevia(原名日立造船)與台灣良聯實業攜手合作,針對東南亞碳封存需求,共同打造液化二氧化碳儲存槽,為區域 CCUS 發展提供穩固基礎。
一、跨國合作開啟:球形儲槽進軍東協市場
Kanadevia 於 2025 年 7 月宣布,將與台灣良聯實業合作建造球形液化二氧化碳儲存槽,主要應用於馬來西亞和越南的碳封存專案。雙方預計每年可建造一至兩座 5,000 噸級儲存槽,補足目前液化 CO₂ 儲存基礎設施的缺口。
這項合作充分整合了 Kanadevia 在壓力容器製造方面的百年經驗,與良聯實業在球形儲槽製作的技術優勢,將能為東南亞市場提供穩定且可擴展的碳封存解決方案。
二、日本國內封存容量有限,轉向海外發展
根據日本 2024 年通過的《CCUS 商業法案》,該國目標在 2030 年封存 600 至 1,200 萬噸 CO₂,並於 2050 年擴大至 1.2 至 2.4 億噸。目前已有 9 個 CCUS 計畫獲得支持,北海道苫小牧近海地區則被指定為首個官方封存場域。
然而,日本國內的地質儲存容量受限,促使政府與企業積極尋求海外封存地點,特別是具備油氣開採歷史的東南亞國家成為優先考量。
三、馬來西亞為碳封存重點布局區域
儘管日台合作項目涵蓋東南亞多國,包括馬來西亞與越南,但目前已有實際數據與產業布局的仍以馬來西亞為主。根據能源顧問公司 Rystad Energy 的分析,馬來西亞擁有大量已枯竭的油氣田,具備作為碳封存場域的天然優勢,加上當地政策支持,使其成為國際 CCUS 投資的熱門目標。日本的 Eneos 和三井物產等企業,已著手在當地部署 CCS 專案。
另一方面,Kanadevia 年產約 10 座、每座容量約 2,000 噸的圓柱型儲槽,原本應用於 LNG 與氨氣領域,如今也擴展至 CO₂ 儲存設備。該公司看好球形儲槽在壓力分佈與體積效率方面的優勢,視其為切入碳封存市場的戰略產品。
四、台灣良聯實業:在地技術走向國際舞台
良聯實業自 1995 年成立以來,深耕工業與石化設備製造,擁有壓力容器、環保工程(水處理、廢棄物管理)等多元經驗。近年更積極拓展永續能源事業,包含太陽能發電基礎建設。
本次與日本企業的合作,不僅代表台灣產業鏈在國際 CCUS 領域的能見度提升,也象徵著亞太區域共同邁向低碳未來的跨國實踐。
[參考資料:Japan-Taiwan partnership eyes growing carbon storage demand across ASE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