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 CCUS 碳捕捉利用與封存研究

pexels-photo-414807-414807.jpg

二氧化碳封存-臺灣減碳的關鍵解方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挑戰,各國紛紛投入淨零碳排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其中,二氧化碳地質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被視為最具潛力的減碳策略之一。這項技術能有效捕捉來自發電廠、鋼鐵與水泥工業的二氧化碳,並將其安全地儲存在地層深處,防止進入大氣中。根據林殿順教授等人(2023)的研究指出,CCS 技術已被全球許多國家納入減碳政策,並且在技術可行性與經濟效益方面,持續獲得驗證。

台灣發展CCS的潛力與機會

台灣雖然地狹人稠,但仍具備一定的地質封存潛能,特別是位於台灣周圍的海域沉積盆地,被認為是理想的封存場址(林殿順等,2023)。此外,台灣的高碳排放產業,如火力發電、鋼鐵與水泥業,正面臨減碳壓力,導入 CCS 可望成為關鍵解方。透過結合離岸風電與 CCS 技術,未來甚至可能發展出「負碳排」能源系統,進一步提升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挑戰與未來展望

然而,CCS 在台灣的發展仍然面臨多項挑戰。首先,地質監測與安全性評估 是推動封存計畫的關鍵,確保 CO₂ 能夠長期穩定儲存且不會洩漏。其次,法規與社會接受度 也是重大考量,林殿順教授等人(2023)研究指出,台灣目前尚未建立完整的 CCS 相關法規,未來需要制定適當的政策框架。此外,技術與經濟可行性仍待進一步驗證,如何降低封存成本並提高產業誘因,將是 CCS 能否成功推廣的重要因素。
展望未來,隨著全球碳中和目標的推動,台灣應積極參與國際 CCS 合作,並透過示範計畫與試點工程,建立適合本地的封存機制。政府、學界與產業的緊密合作,將是推動 CCS 技術落地的關鍵!

參考文獻資料
林殿順, 徐偉唙, 林哲銓, 蔡宜伶, 楊雅梅, & 陳新翰. (2023). 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我國減碳機會與挑戰. 土木水利, 50(6), 79-86.
完整文獻資料連結:https://reurl.cc/2Km0M6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