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 CCUS 碳捕捉利用與封存研究

pexels-photo-695299-695299.jpg

北海地底有多大空間可以儲碳?TNO 最新評估出爐!!

"隨著歐洲積極推進淨零排放,荷蘭北海正成為潛力十足的碳封存基地"

一、TNO 最新評估:北海可能是歐洲減碳的關鍵拼圖

荷蘭應用科學研究機構 TNO(Netherlands Institute of Applied Scientific Research)最近針對北海海域的二氧化碳(CO₂)儲存潛力進行初步評估,透過地質調查與模型分析,希望找到可以安全永久封存 CO₂ 的地下儲層。

主要目的包括:

  • 評估釋放後的北海空油氣層是否可用來儲 CO₂
  • 了解地下砂岩含水層(aquifer)的儲存能力
  • 為歐洲 CO₂ 捕捉、運輸與封存(CCUS)政策提供科學依據。

二、天然氣層和含水層的存放機會

           TNO的研究指出,荷蘭北海海域過去開採天然氣所留下的地下空間,將成為封存CO₂的理想地點。這些過去開採後的油氣田,有40到130個都很適合用來永久儲存二氧化碳。根據TNO的估計,光是這些空的油氣田,實際上就能儲存大約1.26到1.75億噸的CO₂。如果考量更多的技術和經濟因素,最樂觀的估算甚至可達到將近2.86億噸,但現階段真正能有效使用的,大概就是前面提到的1.26到1.75億噸左右。

           不僅如此,TNO也進一步研究了北海海底的砂岩含水層,這些特殊的地質構造也能用來儲存CO₂,潛力更為驚人,約可儲存9.9到36.5億噸之間的二氧化碳。這代表著荷蘭未來除了現有的油氣田外,還有更廣大的地下空間可供使用。如果能妥善運用這些含水層,將可大大提高荷蘭甚至整個歐洲的CO₂儲存能力。

三、挑戰與現況

               TNO也提醒,想要真正使用這些海底空間,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因為北海地區同時有很多其他用途,比如風力發電場、航運航道、漁業活動、自然保護區,甚至軍事訓練區。這些活動都需要事先妥善規劃與協調,否則可能會造成空間上的衝突,導致實際可使用的儲存容量大幅降低。因此,TNO建議政府和業界盡早規劃出明確的空間使用方針,並且持續和相關單位進行協調,避免後續產生衝突。

四、國際儲存容量需求

              歐洲各國的二氧化碳封存潛力各不相同。與荷蘭相比,德國、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的大規模二氧化碳封存潛力有限。在這些國家捕獲二氧化碳可能會導致荷蘭北海海底二氧化碳封存容量需求大幅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含水層二氧化碳封存可以提供額外的容量來滿足此需求,從而提供解決方案。

 

 

圖一:研究區域二氧化碳儲存潛力(資料來源:TNO, 2024)。

五、政府推動與未來展望

           

          根據TNO的推估,如果政府積極推動,並且成功克服技術、經濟和政策等各種限制,那麼從2039年到2044年這段期間,荷蘭北海每年保守估計,至少有每年40到60百萬噸的儲存能力。此外,荷蘭也可以利用這些豐富的地下儲存資源,支援鄰近國家的減碳需求,尤其是上述提到的德國、比利時和法國等鄰國。

          而此研究同時建議,政府除了積極規劃與管理儲存空間之外,也應該加強對於含水層的地質調查與研究,以便掌握更多詳細資料,進一步提高儲存的安全性與效率。同時也必須持續更新相關的數據和資訊,才能因應未來歐洲各國不斷變化的能源政策和減碳目標。

          [資料來源:TNO estimates CO2 storage capacity beneath the North Sea (2024)]

          (https://tuca.tier.org.tw/xmdoc/cont?xsmsid=0N034589067265964005&sid=0P199343960054089843)

返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