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央大學 CCUS 碳捕捉利用與封存研究

pexels-photo-247763-247763.jpg

臺灣 CCS 技術:二氧化碳地質封存的機會與挑戰

隨著全球暖化加劇,溫室氣體排放已成為各國積極應對的議題。台灣的能源結構仍以燃煤與天然氣發電為主,高碳排產業如水泥與鋼鐵業也貢獻了大量二氧化碳。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減少碳排放的策略至關重要,其中二氧化碳地質封存(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CCS) 被認為是最具潛力的技術之一。林殿順(2010)的研究探討了台灣 CCS 的潛能與挑戰,提供寶貴的參考資訊。

台灣為何需要二氧化碳地質封存(CCS)?

面對全球氣候變遷與減碳壓力,CCS 技術成為重要解方。此技術透過捕捉工業與發電廠產生的二氧化碳,將其安全儲存在地下地層,以防止其釋放到大氣中。對於高度依賴化石燃料的台灣來說,尋找合適的 CO₂ 封存地點對於達成減碳目標至關重要(林殿順,2010)。

台灣的封存潛能與地質條件

研究指出,台灣沿海地區與沉積盆地具備封存 CO₂ 的潛能,特別是海域砂岩層與鹽水層,能夠有效吸收與固定二氧化碳。此外,台灣部分退役油氣田也可能成為理想的封存場址,但仍需進一步評估其安全性與封存效率(林殿順,2010)。

安全性與挑戰

雖然 CCS 技術已在國際間應用多年,但在台灣推動仍面臨挑戰,包括地震活動頻繁、地下水污染風險,以及社會接受度等問題。研究強調,需透過監測技術確保封存過程安全無虞,並建立相關法規,確保 CCS 計畫的可行性(林殿順,2010)。

結語

台灣在面對氣候變遷與減碳壓力的同時,必須積極評估 CCS 技術的可行性與發展潛力。透過完善的監測機制、法規架構與公眾溝通,CCS 有望成為台灣邁向淨零碳排的重要工具。然而,政府、學界與產業界的緊密合作,將是決定 CCS 成功與否的關鍵。未來,隨著技術進步與政策支持,CCS 或將成為台灣能源轉型的重要一環。

參考文獻資料
林殿順. “台灣二氧化碳地質封存潛能及安全性.” 經濟前瞻 (2010).
完整文獻資料連結:https://reurl.cc/Z4b7jW

返回頂端